
體育播報10月18日宣 董路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專訪,談到做青訓以及“足球小將”的IP。
董路的主線一方面是推動優秀選手去歐洲“留洋”,這在近幾年慘淡的國內足球環境下,非常吸睛。另一方面,在拿到贊助商的資金后,他從2021年開始馬不停蹄地落地新賽事IP——2034杯小學生足球大會。
如今賽事進行到第5屆,已經可以實現盈利了。全國120支小學生球隊參與,僅抽簽儀式在直播平臺就有超過1萬人觀看?,F場比賽門票平均售出超1萬張,比一些職業球隊的上座率都高。
去年,有樂播足球員工向媒體透露足球小將每場比賽的成本約為60萬~70萬元,最終能盈利10萬元左右。除此之外,團隊還會用話題流量和賽事標簽向廣告客戶提案,也能有一部分收入。
開銷仍然很大,董路向記者算了一筆賬:8年間,球隊僅比賽訓練支出就約為1800萬元。在收入方面,贊助資金仍占大頭,付費內容、門票收入和周邊產品也能帶來一定收益。
2024年,58同城與足球小將的贊助合同到期后,團隊過了一年的苦日子:“付費內容幾乎是我們所有的收入來源,但這很微薄,很難覆蓋我們的開銷。一些員工離開了,最慘的時候,我一個月只能給他們發3000元工資?!焙迷诮衲?月,比亞迪成為了新的主贊助商,足球小將的故事仍在繼續。
董路很反感社交媒體上有人說他靠足球小將賺了大錢,“有人做青訓這些年砸進去兩三千萬,不得不靠眾籌。內行人都知道做青訓不賺錢,而且我們不跟孩子們簽約,也沒有球員交易的簽約費?!?/strong>
談到不簽約這件事,他有點后悔,“如果是今天再讓我做,我肯定簽約。但我們開頭沒開好,太在乎情懷了。”
董路把這8年的經歷總結成了“四化”——國際化、媒體化、商業化、精英化。這一套帶有明顯互聯網思維的模式,讓足球小將與傳統青訓項目越來越不一樣。
董路如此解釋:“傳統的青訓大多是閉門造車,我們首先有國際化,帶著孩子們去參加國際賽事,一個踢過巴塞羅那的孩子,他還會怕國內球隊嗎?其次要媒體化,我們要讓更多人知道這群孩子,這樣他們有使命感,家長有榮譽感。第三要商業化,傳統青訓靠的都是撥款,我們是通過社會資金來解決大部分需求,向市場要發展動力。最后是精英化,這點倒是與傳統青訓共通?!?/p>